声明

本文是学习GB-T 34738-2017 蜜蜂囊状幼虫病荧光PCR检测方法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
1 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蜜蜂囊状幼虫病荧光PCR 检测方法。

本标准适用于蜜蜂及其幼虫中囊状幼虫病的检测。
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
GB/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

GB/T 18088 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

3 试剂和材料

除非另有规定,仅使用分析纯试剂。所有试剂均用无RNA
酶污染的容器(用焦碳酸二乙酯水处理

后高压灭菌)分装。

3.1 水 ,GB/T 6682,三级。

3.2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。

3.3 引物和探针,上游引物F1(10 pmol/μL):5'-AAG TTG GAG GCG CGY ATT
TG-3',下游引物 R1(10 pmol/μL):5'-CAA ATG TCT TCT TAC DAG AAG YAA GGA
TTG-3',探针 P1(5 pmol/μL):

5'-FAM-CGG AGT GGA AAG AT-TAMRA-3'。

3.4 磷酸盐缓冲盐水,配制方法见A.1。

3.5 总 RNA 抽提试剂。

3.6 氯仿。

3.7 异丙醇。

3.8 75%乙醇

注:用新开启的无水乙醇和焦碳酸二乙酯水配制。

3.9 焦碳酸二乙酯处理的水。

3.10 反转录酶。

3.11 RNA 酶抑制剂(40 U/μL)。

3.12 5×反转录酶缓冲液。

3.13 10×PCR 反应缓冲液(含镁离子)。

3.14 DNA 聚合酶(5 U/μL)。

3.15 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(dNPTs 每种浓度均为10 mmol/L)。

4 器材

4.1 荧光定量 PCR 扩增仪。

GB/T 34738—2017

4.2 台式冷冻高速离心机(离心速度12000 r/min 以上)。

4.3
微量可调移液器(100μL~1000μL、20μL~200μL、2μL~20μL、0.5μL~10μL)及配套带滤芯
吸头。

4.4 研钵。

4.5 涡旋震荡器。

4.6 恒温水浴锅。

4.7 离心管(1.5 mL)。

4.8 PCR 管。

5 现场检验

5.1 临床特征

开箱,提蜂脾查看,出现下列病理变化特征之一者,可判为疑似:

a)
脾面上会出现卵、小幼虫、大幼虫、封盖子排列不规则的现象,即所谓"花子脾"现象。

b)
病害严重时,病虫多,工蜂清理不及,可以在脾面上见到病虫巢房被工蜂咬开,巢房盖有大量不
规则孔洞,露出患病幼虫上翘的头部呈"尖头"状,其头部有大量的透明液体聚积。

c)
用镊子小心夹住幼虫头部将其提出,可见虫体末端明显的囊状袋,虫体苍白色、无味、无黏性,
参见附录B。

5.2 鉴别诊断

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将本病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区别,其鉴别诊断要点参见附录
B。

6 实验室诊断

6.1 样品采集

6.1.1 按 GB/T 18088
要求,采集疑似感染的蜜蜂幼虫20只~30只,也可采集以下样品:

a) 蜂巢内病变区域成蜂20只~30只,或

b) 不小于20 cm² 的蜂房,或

c) 取临近蜂巢的蜂蜜、花粉及小幼虫和底部的王浆等蜜蜂食物(30 g~50 g)。

6.1.2 采集的样品分别装入无菌的容器中,加入5倍~10倍样品体积的RNA
保存液,尽快转移到液氮

中保存,供检测用。

6.2 样品处理

6.2.1
在洁净、灭菌并烘干的研钵内,加入蜜蜂3只~5只(或幼虫3只~5只,或蜂房10 g
左右,或蜜 蜂食物10 g 左右),同时加入 PBS(10mL) 和 RNA
酶抑制剂(终浓度为100 U/mL), 混匀并充分研磨。

6.2.2 4 ℃、3000 r/min 离心15 min。

6.2.3 取上清液,转入无菌离心管(1.5 mL) 中,编号备用。

6.3 荧光 RT-PCR

6.3.1 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

阴、阳性样品的制备方法见附录 C。

GB/T 34738—2017

6.3.2 RNA 提取

6.3.2.1 取灭菌的1.5 mL 离心管,编号。

6.3.2.2 每 管 加 入 6 0 0 μL 总 RNA
抽提试剂裂解液,分别加入被检样本、阴性对照、阳性对照各 200μL,
一份样本换用一个吸头,再加入200μL 氯仿,涡旋震荡器上振荡混匀5
s(不能过于强烈,以免 产生乳化层,也可以用手颠倒混匀)。

6.3.2.3 4 ℃ 、12000 r/min 离心15 min。

6.3.2.4 取上清液转移至灭菌的1.5 mL
离心管中,编号,加入等量的异丙醇(一20℃预冷),颠倒混匀。

6.3.2.5 4 ℃ 、12000 r/min 离心15 min,
离心管开口朝向离心机转轴方向。

6.3.2.6 小心倒去上清,加入600μL
焦碳酸二乙酯处理水配制的75%乙醇,颠倒洗涤。

6.3.2.7 4 ℃ 、12000 r/min 离心10 min。

6.3.2.8
小心倒去上清,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,沾干液体(不同样品应在吸水纸不同地方沾干)。

6.3.2.9 立即进行cDNA 的合成或 - 70℃保存备用。

6.3.3 cDNA 合成

注: 本条所有操作在冰盒上进行。

6.3.3.1 在6.3.2.8的离心管中依次加入随机引物2μL,
焦碳酸二乙酯处理水12μL; 轻微振荡,瞬时

离心。

6.3.3.2 70℃作用10 min, 冰浴2 min。

6.3.3.3 3000 r/min 离心1 min。

6.3.3.4
在超净台内,向离心管中依次加入:5×反转录酶缓冲液4μL,
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1μL, RNA 酶抑制剂0.5μL, 反转录酶0 .5μL, 瞬时离心。

6.3.3.5 4 2 ℃ 作 用 1 h,70℃ 作用15 min, 冰 浴 3
min, 瞬时离心,产物为 cDNA, 立即进行 PCR 扩增或 -20 ℃保存备用。

6.3.4 PCR 反应

6.3.4.1 在 PCR 管中,依次加入以下试剂:10×PCR
缓冲液2.5μL、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1μL 、DNA 聚合酶0.5μL、引 物 F11μL、 引
物F21μL、 探针1μL、cDNA 2μL、焦碳酸二乙酯处理水16μL; 盖紧管 盖,500
r/min 离心30 s。

6.3.4.2 离心后的 PCR 管放入荧光RT-PCR
检测仪内,记录样本摆放顺序。

6.3.4.3 设置循环条件:50℃2 min,1 个循环;95℃10
min,1 个循环;95℃15s,55℃1min,40 个 循

环,退火延伸时收集荧光。

6.4 结果判定

6.4.1 结果分析条件设定

直接读取检测结果。阈值设定原则根据仪器噪声情况进行调整,以阈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样品

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为准。

6.4.2 实验成立的条件

阴性对照无Ct 值并且无扩增曲线,且阳性对照的Ct
值\<28.0,并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。

6.4.3 结果判定

6.4.3.1 阴性:符合6.4.2的条件,无Ct
值并且无扩增曲线,结果判为阴性;表示样品中无蜜蜂囊状幼虫

GB/T 34738—2017

病病毒。

6.4.3.2

病病毒。

6.4.3.3

阳性:符合6.4.2的条件,Ct
值≤30.0,且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,表示样品中存在蜜蜂囊状幼虫

有效原则:Ct 值>30 .0的样本建议重做。重做结果无Ct
值者为阴性,否则为阳性。

7 综合判定

符合5.1的临床特征,且6.3荧光RT-PCR
检测结果出现6.4.3的阳性结果,可确诊为蜜蜂囊状幼

虫病阳性。

GB/T 34738—2017

A.1 磷酸盐缓冲盐水配制

A.1.1 0.2 mol/L 磷酸二氢钠水溶液

磷酸二氢钠(NaH₂PO ·H₂O)27.6g,

A.1.2 0.2 mol/L 磷酸氢二钠水溶液

A

(规范性附录)

溶于蒸馏水中,最后稀释至1000 mL。

七水磷酸氢二钠(Na₂HPO₄ ·7H₂O)53.6g,

二水磷酸氢二钠(Na2HPO₄ ·2H₂O)35.6g

或十二水磷酸氢二钠(Na₂HPO₄ · 12H₂O)71.6

加蒸馏水溶解,最后稀释至1000 mL。

g 或

A.1.3 0.01 mol/L、pH7.2磷酸盐缓冲盐水的配制

0.2 mol/L 磷酸二氢钠水溶液14 mL,0.2 mol/L 磷酸氢二钠水溶液36 mL,
加氯化钠(NaCl)

8.5g, 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,121℃,15
min高压灭菌冷却后,无菌条件下加入青霉素、链霉素各

10000 U/mL。

A.2 焦碳酸二乙酯处理水

用超纯水按0.1%加入焦碳酸二乙酯,室温静置过夜,115℃,20 min
高压灭菌,冷却备用。

GB/T 34738—2017

B

(资料性附录)

蜜蜂囊状幼虫病

B.1 蜜蜂囊状幼虫病

蜜蜂囊状幼虫病(Sacbrood
disease)简称囊幼病,又叫尖头病、囊雏病,是由囊状幼虫病毒

(Sacbrood bee
virus,SBV)引起的蜜蜂幼虫肠道传染病,也是中蜂的主要病害之一。

B.2 病原

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,属于传染性软腐病病毒科
Iflaviridae,传染性软腐病病毒属 Iflavirus,正

链 RNA 病毒,病毒粒子直径28 nm, 无囊膜,圆形。

B.3 症状

SBV 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。
一般在1~2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,在5~6日龄大幼虫阶段出
现明显的症状,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,但不表现出症状。 SBV
一般在1~2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,在中
肠细胞、脂肪细胞、王浆腺细胞和气管等组织中大量增殖,被害幼虫无法化蛹,
一般都在幼虫封盖前后表
现症状,感染幼虫失去光泽,然后软塌下陷,贴于巢房下半部,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,形成钩状幼虫,虫体

由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,由于虫体后部皮下渗出液增多,用镊子夹出呈现典型的囊状,如图B.1
所示。

style="width:5.36664in;height:3.77322in" />

B.1 患蜜蜂囊状幼虫病的幼虫[1]

B.4 鉴别诊断

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将本病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区别。美洲幼虫腐臭病又称为"烂子病",是由幼
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幼虫的细菌性传染病,和囊状幼虫病有相似之处,它们都是引起封盖后的幼虫大

量死亡,但这两种疾病各有特点,应注意区别(见表B.1)。

GB/T 34738—2017

B.1 蜜蜂囊状幼虫病与美洲幼虫腐臭病临床诊断时的区别要点

病种

病原

死亡虫体特征

囊状幼虫病

囊状幼虫病毒

无臭味

无黏性

褐色龙舟状

干枯后易与巢房分离

美洲幼虫腐臭病

蜜蜂幼虫

芽孢杆菌

腐败、鱼腥臭味

黏性强,用镊子

可拉成细丝

黑色鳞片样

干枯后不易与巢房分离

GB/T 34738—2017

C

(规范性附录)

蜜蜂囊状幼虫病毒阳性样品和阴性样品

C.1 阳性样品制备

取蜜蜂囊状幼虫病毒标准毒株按说明书稀释,按体积1:4加入总RNA
抽提试剂灭活,剧烈震荡

1min, 再冰浴10 min,用10倍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盐水稀释,0.5 mL/
管分装,液氮保存备用。

C.2 阴性样品制备

取健康蜜蜂幼虫,按体积1:4加入总 RNA 抽提试剂灭活,剧烈震荡1 min,
再冰浴10 min, 用

10倍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盐水稀释,0.5 mL/ 管分装,液氮保存备用。

style="width:3.10655in" />GB/T 34738—2017

延伸阅读
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34738-2017 蜜蜂囊状幼虫病荧光PCR检测方法. 进一步学习

联系我们

DB13-T 5729-2023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服务规范 河北省.pdf